謝謝還在這裡的朋友們。
從過去安寧病房的專職心理師,到現在癌症醫院全院照會的心理師,一眨眼,半年快要過去了,面對這個角色身分的轉換,我仍然有著好多的不適應,包括:與病家建立關係的方式、日常生活的涉入程度、與醫療團隊的熟識與默契、以及在健保體制與績效制度下的限制考量...等等。
在這些日子裡,我常問自己:我到底在幹嘛?這是哪門子心理照顧?只有一次的談話與評估到底有什麼幫助?為什麼我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被自己的熱情所感動?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
我也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想起那些曾經一起走過一段路的安寧病人的臉孔,那一個又一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,那些我們彷彿認識了很久的真心交陪。
就在低落沮喪的時候,我突然想起一個月前那個振奮的時刻,當時還為此少見的發了一篇文記錄下來:
「年紀做我奶奶都綽綽有餘的個案,今天主動提出她覺得我們的心理治療可以先停在這邊了。
這三個月來,看著她從初診斷時的極度驚嚇,經歷了各種無語問蒼天的why why why ,再到慢慢接受自己的狀態,現在已經能找回生活的掌控權、過好生命的每一個當下,我真的覺得何其幸運有機會深入地陪著她走這小一段路。
***
有別於過去在安寧病床邊的心理照顧、腫瘤病房照會制的一次性心理評估與介入,這種結構性的、固定時間、固定空間的心理治療讓我看到非常不一樣的風景。
我才體會到,原來癌症這件事對眼前的他/她來說,可能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,而冰山下的那些,關於家庭、關於童年經驗、關於內在的種種…或許才是更重要、更核心的、更需要有一個人陪伴他一起探索或釐清的東西。
這幾個月的臨床經驗,也讓我看到,罹癌這件事,很多時候只是一個促發因子,正好提供了一段突然慢下來的時空,迫使當事人去看到自己一輩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、活在什麼樣的關係中、用著什麼樣的方式在面對與照顧自己。
***
我們的治療結束前,個案一直重複跟我分享,她覺得:『這個心理諮商到底有什麼magic? 』
幾次談完後,原本夜夜困擾的驚恐惡夢再也沒有出現了,現在可以呼嚕呼嚕地睡午覺,甚至吃了幾十年的抗憂鬱劑也已經無痛減量。
『我每次劈裡啪啦講,你幫我一句兩句地抓,很耐心地聽我說,給我信心。好像每個禮拜來這裡,我把所有煩惱講出來,煩惱就沒有了。』
最後,我告訴她,其實她要感謝的人是她自己,是她很願意信任我們的關係,很願意把她這近百年的人生經歷跟內心故事在這裡表達出來,好好地梳理跟釐清,心理也因此才能安定下來。」
好吧,回顧到這裡,我好像又可以再讓自己有耐心地走一段了。
#癌症心理照顧
#心理腫瘤學
#安寧與癌症照顧
#臨床心理師